编者按: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的开局之年,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10周年。在党的领导下,社会经济飞速发展,四川电网走过百年历史,共产党人在电网建设中留下了光辉足迹。为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坚定不移落实国网公司“三新、四坚持、三以、六更加”要求,深入实施“12333”发展战略和“十讲十增强”总要求,按照“六个聚焦、六个推动”、实现“六个新”的“十四五”发展总体安排,奋力实现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,即日起,新开设“百年巡礼”专栏,献礼党的百年华诞,敬请关注。
1932年冬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,越秦岭、过巴山,来到了巴中市通江县两河口。他们在这里与黑暗对峙,与暴力抗衡,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--川陕革命根据地,掀起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。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,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们带着信仰,满怀希望,打着火把,流着泪水与血水,为中国带来光明与希望。
如今,巴山如黛,巴水似锦。从繁华都市到星光灿烂的乡村田园,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点乘着时代的东风在大巴山生长矗立,一栋栋巴山新居错落有致,一条条铁塔银线使巴山处处添银河,流光溢彩、霓虹闪烁。
国网巴中供电公司传承红色基因,接过革命先烈手中的“火把”,接续建设美丽幸福家园,开荒扩土建电网,攻城拔寨战贫困,将光明送进了千家万户。
拓荒——绘锦绣河山的“大电网”
峥嵘岁月见证历史荣光。走过秦巴大地,无名烈士墓地、红军石刻标语、昔日的战壕等,遍布巴山,如丰碑屹立,镌刻了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功勋。
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,巴中市辖区内通江、南江、平昌县、巴州、恩阳区电力工业发展均是一片空白荒地,城乡皆用桐油、煤油、松光照明。
1951年秋,时任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视察巴中县(现巴中市巴州区),特许贷款2万元修建小型火电厂。该发电厂以烧木柴为主,装机容量50千瓦,日发电6小时,用于县城照明。自此巴中点亮了“第一盏电灯”。
1958年,巴中动工建设第一座水电站——青滩电站。1963年6月,青滩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,装机两台,共500千瓦,输送到巴城,与火电机组联网,形成了巴中电网的雏形。
1975年,巴中兴起了大办小水电高潮。奔腾的小水电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,但其先天性不足,在推动巴中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愈显乏力。
巴中水电站均属径流式电站,调解性能差,受季节影响大,每遇干旱和春冬缺水季节,只得采取“限电”,以轮供或停供的办法,保证重点用户和农业提灌所需。
1995年8月4日,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巴中电业局筹备处正式成立,标志着国家电网正式入驻巴中革命老区。巴中电力事业发展进入了“快车道”。
2002年,巴中第一座220千伏兴文变电站开工,并配套建设从达州至巴中100千米双回输电线路,彻底解决了巴中城区及周边地区的用电难题。
2014年5月20日,巴中第一座500千伏巴中变电站成功并网运行,标志着巴中电力高速通道全部形成,实现了四川21个地级市都有了500千伏变电站。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从国网巴中供电公司1998年8月26日挂牌成立到2017年12月20日,全部接收南江县15家小水电供区,实现了供区覆盖100%,巴中380万老百姓全部用上了“国网电”。拼搏的国家电网人,以电前行,向光而生,写下了老区发展的光明注脚。
截至2020年末,巴中公司在巴中共建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1座,主变152台,变电容量411.64万千伏安;建成35千伏及以上线路149条,线路长度2646.6千米。巴中电网形成了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支撑,220千伏为骨架、110千伏为支架、35千伏辐射全市的坚强智能电网,供电能力超100万千瓦,有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织网——擎持久光明的“红军灯”
“红军灯,亮晶晶,红军洞,深又深,红军叔叔在哪里?我要看看红军灯。”走过历史岁月,烽烟渐散,大巴山依然传唱这首关于红军的歌谣。歌谣中的红军灯,就是马灯。化成镇长滩河村三社村民李俊仁依然保留着这样一盏灯。“你不知道,这盏‘马灯’陪我走过了50多年,你的四个爹,两个姑姑就是随着这盏‘马灯’长大成人成家的。”2020年10月,已经搬进新村聚居点第4个年头的李俊仁对孙媳妇说道,她依然舍不得扔掉这盏马灯。
“那时候全村只有三台变压器,在山上住的人户没有通电,马灯、煤油灯就是照明工具。1991年,喜讯在村里传递,我们村架电线了。看着架起的电线杆,娃儿们又蹦又跳,欢呼雀跃。从此,我们家有了第一台家用电器——威力牌洗衣机。”李俊仁回忆。
2017年,巴中公司对该村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。改造后的长滩村电网面貌焕然一新,配变增加到 5台,容量增加到1395千伏安,并且电杆升高了、导线换粗了,布点更合理,网架更坚强,抗灾能力、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
一个村落是老区发展的缩影,一盏马灯目睹半个多世纪的追光历程。随着电网网架的不断完善和城乡配网线路的不断延伸,马灯、油灯、松光等这些古老的照明方式也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巴中公司先后实施“户户通电”工程、智能表换装、无电地区建设、“机井通电”等重大工程,实施多轮农网升级改造,大力整治“低电压”问题,巴中城乡用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绿水绕青山,农村展新颜。如“毛细血管”般的电网不断扩张延伸,越过崇山峻岭,趟过激流险滩,走进千家万户,为城乡发展注入了强健发展动能。全市城乡电网得到有效改善,“两率一户”指标明显提升,巴中农村户均配变容量由“十二五”末的1.18千伏安提升至1.96千伏安,电压合格率由99.54%提升至99.97%,供电可靠率由99.64%提升至99.80%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巴中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长期保持10%以上,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至37.87亿千瓦时。
战贫——建幸福路上的“连心桥”
2月25日,巴中公司收到了一封感谢信。信中写到,“借着‘精准扶贫’的春风,村民们住上了新房,发展了适合自己的产业,是你们将爱和希望传播到这片土地上,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”
写这封信的叫李兰英,她是元柏村走出的大学生,现就读于齐鲁医学院。信中她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,然而6年前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6年前,家庭的不幸和贫困压在她稚嫩的肩上,她与76岁的奶奶相依为命,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需要照顾。贫困和绝望如铜墙铁壁般将她团团围住,形成了她自卑、胆小、抑郁的性格。
2015年夏天,巴中公司结对帮扶元柏村。“高一那年的夏季,精准扶贫这一春风吹到了我的心坎上,我的家庭正如春雨浸润过后的竹笋一般,生机勃勃,向上生长。” 李兰英说,“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,再难也不让我们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,还为我们购买了鸡苗,奶奶也有了收入。我彻底打开了心结,现在的我自信、活泼开朗,热爱学习,热爱生活。”
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,巴中公司共选派9名驻村第一书记、13名驻村工作队员、581名帮扶责任人定点帮扶6个贫困村和19个非贫困村,共计911户贫困户。
巴中公司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、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,累计投入28.28亿元扶贫专项资金,加快推进南江小水电供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电网升级改造步伐,连续三年集结成都、德阳、南充等13支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,集中攻坚异地扶贫安置点1534个电力配套建设项目。全市699个贫困村、14.39万户贫困户基本用电问题得到全面解决,实现由“用上电”向“用好电”的转变。